穴位贴疗法-透皮技术(含对症施治用药方法)

栏目:健康指南 发布时间:2018-07-02
分享到:
“外治”与“外治法”不同,“外治”是一个宽泛的概念,其研究范围内既有外治理论又有外治临床;既有外治相关的药物,也有相关的材料、器械和工具。

中医外治概念的特点:

第一、“外治”与“外治法”不同,“外治”是一个宽泛的概念,其研究范围内既有外治理论又有外治临床;既有外治相关的药物,也有相关的材料、器械和工具。“外治法”概念较单一,仅是从治疗方法而言。从另外方面来说,“外治”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,但是“外治法”仅是这一学科的组成部分。

第二、外治的“外”是一个相对概念,而不是绝对概念,并非是从外治疗即为外治,单纯注射给药虽从外治疗,但不属于外治,穴位注射疗法虽与其类似,但因治疗机理不同而属于外治。广义中医外治的概念是十分宽泛的,囊括了除口服、单纯注射给药外的所有治疗方法。

第三、中医外治的前提是必须遵循中医学基本原理,或者可为遵循中医学基本原理的科研或医疗活动所用。比如声、光、电、磁,等新材料,新技术,新方法被引入中医外治领域,则这些内容也属于中医外治研究的范围。

第四、脏腑经络学说是中医外治的理论基础,离开脏腑经络谈中医外治,则中医外治为“空中楼阁”,难以立足。

当口服药物、注射两种给药方式带来的副作用开始让人恐慌时,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第三种给药方式:透皮给药

透皮给药秉承中医内病外治的理论,配合现代高科技,让药物以一定的速率通过皮肤经毛细血管进入人体循环,产生药效,能够直达病灶,迅速发挥功效,达到治疗的目的。

1.jpg

透皮给药的优点:

 1、避免了口服药物可能发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及胃肠的灭活后,提高了治疗效果。

2、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或药理效应,增强了治疗效果,减少了副作用。

3、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。

4、减轻药物对胃肠、肝肾功能的损害。

5、经济实用,疗效显著。

中药穴位嫁接技术是使用通络止痛贴,也可将其作为输布载体,配用中、西药制剂(对不同疾病,施治对应部位)通过皮肤渗透吸收产生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,达到诸病外治的效果。

干贴:无需添加药液,药贴直接贴敷。

湿贴:药贴上添加药液或其他药物注射液,然后贴敷。

药液使用方法:

1. 注射器抽吸

2. 喷洒至药贴

3. 药贴边缘留 2mm 干燥区域

冷敷:药贴贴在相应的部位后,隔层薄膜或直接用冰袋冷敷。

热敷:药贴贴在相应的部位后,隔层薄膜用湿热巾热敷。

作用:扩张局部毛细血管,加速药物渗透。

治疗范围广阔:针对基层门诊常见的疾病。如感冒、发热、咳嗽、气喘、腹泻、 肺炎、 慢支炎、颈、肩、腰腿痛,前列腺疾病、乳腺炎、 乳腺增生、痛经、妇科囊肿等等。

1.jpg

对证施治用药方法:

一:小儿腹泻

药方:洛哌丁胺(苯乙哌啶)、654-2、潘生丁、西咪替丁、丁香、肉桂、吴茱萸、健脾散

选用穴位:神阙穴

二、小儿发热

    小儿发热的原因非常复杂,一般来讲多由于外感引起。根据发热的程度和类型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,

外感发热可用以下方剂穴位贴敷:

石膏、连翘、金银花、柴胡、知母、安乃近、地塞米松片、异丙嗪

西药:按每公斤体重计算,常用量乘以2到3倍

中药:0.5到3克。以上是一个月至13个月儿童剂量,仅作参考

选用穴位:神阙、大椎

三:小儿咳喘小儿急-慢性气管、支气管炎及肺炎

药方:沙安丁醇、氨茶碱、克咳敏、氨溴索分散片、地塞米松片、罗红霉素分散片、青黛、麻黄、桔梗、杏仁、苦参、半夏、川贝,以溶媒调成糊状。(贴服部位:天突穴 膻中穴 定喘穴 或肺腧穴)

四:流行性腮腺炎

l用法用量

使用大黄粉芒硝(散结)青黛  2-3g,调成糊状,贴于患处。

五:顽固性口腔溃疡

l用法用量

贴+黄连粉 0.5-1g+冰片 0.2g贴敷双足底涌泉穴 12-24小时/贴,3-7天治愈(儿童减半使用)。

六:急性乳腺炎、乳腺增生

用法用量:1:急性乳腺炎:直接贴敷肿块部位,12小时/贴,冷敷。治疗过程不影响正常哺乳。疗程 5-7天,用大黄粉、芒硝2-3g,以溶媒调成糊状。

2:乳腺增生用大黄芒硝贴敷肿块部位,24小时/贴,热敷。疗程 7-14天整体辩证和调理慢性乳腺炎用大黄芒硝效果比较好。

七、急性扭伤(适用身体各个部位)

症状:多具有明显外伤史,扭伤部位红肿热痛,局部功能活动受限。

处方:跌打丸2~3枚,冰片2g(研成细粉),白酒(高度)或75%酒精,研磨调成糊状,将冰片粉放入拌匀,均匀滩涂患处外敷凝胶贴即可,一般1~2次即可痊愈,具有良好的的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的作用。

八、颈椎病

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间盘退变,导致周围组织如肌肉筋膜、脊髓、神经、血管等受损,并因此引起的临床症状体征的颈椎退变性的疾病。据调查,50岁左右的人有25%患过或正在患颈椎病,60岁达50%,70岁更高。可见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之一。

薄贴法

方药: 三七10g,川芎15g,制乳香15g,姜黄15g,制没药15g,杜仲15g,天麻15g,白芷15g,川椒5g,血竭2g。

上述药物共研细粉,用溶媒拌成糊状,摊在贴上,并将血竭均匀涂撒在上面,敷于患处。一日1次,10次为1疗程.

主治:适用于各型颈椎病。

九、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

本病是由于腰椎具有活动度大、负重大的特点,故随着年龄的增长、长期负重、长期不良姿势或外伤等均可致腰椎骨质退变和增生。

临床表现:长期反复的间歇性腰骶部酸痛、沉重、不灵活感;疼痛可向臀部、大腿,甚则膝关节处放散;神经定位征不明显;活动过多或长时间保持在某个体位下可诱发加剧痛,休息后疼痛减轻。

方药:丹参10g,川芎10g,制乳没10g,红花10g,川断10g,牛膝10g,补骨脂10g。共为细末,用溶媒调成糊状,摊涂贴上,贴于患处。可贴2-3贴,隔日1次,10次为一疗程。

主治:瘀血型及风寒湿型。

十、腰椎间盘突出症

处方:三七15g,赤芍15g,制乳没各10g,血竭5g,洛索洛芬钠180mg,共为细沫,黄酒调成糊状,分别贴敷于腰阳关、秩边穴、环跳穴、阳交穴。一日一次,七次为一个疗程,一般2~3个疗程即可。